您好,欢迎光临太和老年商城! 登录 注册 新手上路
xxxx指定认证网站!
当前位置: 太和养老 > 健康资讯 > 资讯列表 > 专家:蜱虫病不会大范围流行
专家:蜱虫病不会大范围流行
更新时间:2010/9/10 9:45:44 来源:今日早报 阅读次数:

  蜱虫传播疾病还分泌毒汁

  “蜱虫又叫壁虱,分硬脾和软蜱,全世界已知的蜱虫有800多种,我国已知蜱类有近百种。蜱虫在我国的分布较局限,主要是在个别丘陵地带。”莫世华说。

  蜱虫是吸血节肢动物,浙江常见的硬蜱身体只有半粒芝麻大小,呈灰色。吸血后,身体渐渐变大,像只大蜘蛛,肤色也会变成暗红。而且蜱叮咬部位常选择在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颈、耳后、腋下、大腿内侧、阴部、腹股沟等处。

  在吸血的同时,蜱虫还会分泌性质不明的抗凝剂和毒性物质,不仅损害皮肤,而且还是立克次体、螺旋体、病毒、细菌的传播媒介。

  陶承军说,有医学资料显示,蜱在叮咬皮肤时,会将唾液中的毒素注入人体内。毒素释放导致阻滞,甚至发生瘫痪,称为“蜱瘫痪”,小儿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还有患者在蜱叮咬后1―4天,出现畏寒、发热、头痛、腰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称之为“蜱咬热”。

  如果携带病菌的蜱虫叮咬了人,患者可能会感染上某些病毒,继而引发重大疾病。该病潜伏期为7-14天。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部分患者伴有咳嗽、咽痛。

  少数病人可因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异常,出现皮肤、肺、消化道等出血表现,如不及时救治,可因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等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死亡。因该病容易发生误诊,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蜱虫叮咬引发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可防可控不必恐慌

  河南省疾控中心许汴利主任表示,近年来,河南省信阳等地区相继发现并报告发生被蜱虫叮咬后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病例,个别重症患者因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死亡。专家将疾病的名称暂定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监测显示,此类病例极少在城市人口中发现,病例多为成年农民,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区,5至6月份病例较多。

  蜱传疾病在我国相对较为常见,目前已有较成熟的防控手段。目前该病治疗手段主要是抗病毒和对症治疗。

  目前,河南省卫生部门已指导群众清除居舍周围灌木杂草,清理禽畜圈舍,搞好环境卫生。利用敌草隆、茅草枯、毒莠定等杀虫剂对野外游离蜱、畜舍、畜体开展灭蜱工作。同时,加强个人防护,避免被蜱叮咬。通过三年多的防控工作,河南省初步建立了科学、有效的此类症候群病例的监测报告系统,培训了各级各类临床医生和疾控工作人员近千人。通过宣传使当地群众对于此类症候群的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有了一定提高,一些群众在劳作和生活中能够采取一些基本的个人防护措施,提高了病例的及时就诊率。据新华社

共3页 « 起始页 1 2 3 末尾页 » 
推荐产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 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3000204号-2
Copyright 2012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不做产品销售和运营,仅供北京太和科技 进行网上商城技术展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