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已知的血压高患者超过1.6亿,而其中只有6.1%的人控制住了血压,还有大量的患者处于发生脑卒中(中风)、心肌梗死和肾功能不全等高血压并发症的危险这中。为什么我国的高血压控制率会这么低?怎样才能提高血压控制率?近日我们采访了中国杜仲第一人,杜仲心脑健康研究专家--张康健教授,张教授谈到了以下几点。
在强调控制血压的同时,更强调对器官的保护作用
"了解你的血压,控制你的血压,控制血压务必达标",是高血压防治工作中最著名的口号,其中的关键词是"控制"。
张教授说,强调某种药物进行降压的观念已经跟不上时代。近年多项大规模研究表明,只有1/4的高血压患者适合单用某种药物,而多达3/4的患者需要同时服用两种以上药物才能控制血压达标,但是多种药物一起服用,血压是降下来了,但常常会对肝肾造成很大的损害。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这就要求医生在降压的同时,干预患者检查出来的所有可逆性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异常和血糖异常等,减少靶器官损害,适当处理病人同时存在的心、脑、肾病等各种临床情况。体现在治疗目标上,对于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应是140/90毫米汞柱以下,而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等高危病人,血压应降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老年患者收缩压应降至150毫米汞柱以下。
张教授说,研究证实杜仲具备独立于降压之外的器官保护作用。因此,我们不仅要考虑积极控制血压,还要考虑哪些抗高血压产品可以改善临床预后,降低心血管事件,实现抗高血压治疗的终极目的。
绿色植物杜仲--在保证人体健康的基础上,控制血压,治愈高血压
杜仲,在中国的应用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早在公元前28世纪,在我国传说中神农帝所著的本草中就有记载。公元前100多年,我国最早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载:"杜仲,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瀝,久服,轻身耐老";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也有同样的记载。
我国最早药书《神农本草经》和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的"杜仲,久服,轻身耐老"中的"轻身"即"增强免疫力、抗疲劳","耐老"即"抗衰老"。所以,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人民就已认识到杜仲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疲劳、抗衰老作用。同时,李时珍还对杜仲强体功能的论述有所延伸。他认为,杜仲其所以"久服,轻身耐老"与"杜仲能入肝而补肾,子能令母实也"有关。由于杜仲具有很好的补肝肾功能,能补人先天之本。所以,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人民就已认识到杜仲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疲劳、抗衰老作用。